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变革、我国“健康中国”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,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(以下简称 “经开区”)立足 “四区一阵地” 功能定位,于2025年4月发布《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旨在通过系统性政策支持,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国际化方向迈进。该政策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区域产业特色,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创新生态体系,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7年实现医药健康工业产值突破1200亿元,规模以上企业超300家,获批上市创新药械25个以上,并在细胞与基因治疗、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,最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健康创新高地。
核心内容与突破性举措
《意见》以“创新驱动、生态协同、全球链接”为主线,构建“1+N”政策体系,包含五大方面20条措施,覆盖研发、转化、生产、市场全链条。
(一)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
前沿技术布局:重点支持再生医学、脑科学、计算生物学等未来健康领域,鼓励企业探索新靶点、新机制药物研发。对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产品,给予一次性300万元奖励。
研发支持力度加大:一类创新药进入临床二期、三期试验阶段,分别给予1000万元、3000万元资金支持(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最高达4000万元);二类创新药获批上市后可获500万元奖励,单个企业年度支持上限1亿元。
医疗数据与AI赋能: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中试基地,推动“大模型+医药研发”,开放100个高质量医疗数据集,发放数据券支持数据流通与应用。
(二)产业集群与生态优化
空间拓展与载体建设:规划“一核两翼”产业空间(8平方公里核心集聚区+20平方公里服务拓展区+总部经济区),三年内新增50万平米标准厂房,并通过城市更新盘活380公顷低效用地。
服务配套升级:支持CRO、CDMO等服务平台建设,发放5000万元/年医药创新服务券,降低企业研发成本;对首次中标国家集采的产品,按中标价3%奖励(最高300万元)。
京津冀协同发展:强化与天津、河北的产业链协作,共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,保障供应链安全。
(三)市场推广与国际化布局
创新产品入院应用:联动医保部门推动创新药纳入“北京普惠健康保”,建立绿色通道加速挂网,并通过医师培训中心、手术机器人租赁等模式推广高端医疗器械。
国际化合作:鼓励企业设立海外创新中心,引进国际先进产品在区内先行先试,对获得FDA、EMA等境外资质的产品按销售额1:1给予奖励。
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以创新为核心、以生态为支撑、以国际化为导向,通过全链条政策赋能,不仅为区内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,更将助力中国医药健康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更重要的战略地位。随着政策落地,经开区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“灯塔”,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。